2025年2月18日19时45分,由天津开往西安的K213次列车疾驰在寒夜中。当列车广播急促响起“15号车厢有乘客突发急症,急需医护人员”时,中医学院学生党员杜文涵心跳瞬间加速,与同窗王妍没有任何犹豫,立即起身亮明医学生身份,跟随列车员穿越摇晃的车厢奔赴现场。
一、临危不乱:专业评估锁定病因
在 15 号车厢,杜文涵见到一位中年男性乘客蜷缩在座位上,面色苍白如纸,冷汗不停地渗出,还伴随剧烈恶心、干呕,意识已经出现轻度模糊。杜文涵一边轻声安抚牟先生的情绪,稳定其紧张不安的状态,一边展开细致询问。交谈中得知,牟先生头晕头疼、心慌,但身体其他部位并无明显疼痛。牟先生还表示,自己没有其他基础疾病,此前也从未发生过类似情况。排除外伤与胸腹痛可能后,杜文涵了解到牟先生自午餐后近 6 小时都未进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他迅速判断:“头晕心慌伴冷汗,又有空腹史,优先考虑低血糖反应!”
二、化险为夷:巧用智慧破解困局
面对列车上有限的医疗资源,杜文涵在列车员的帮助下向其他乘客借到糖果,他将糖果掰成小块,喂牟先生吃下。十分钟后,牟先生心悸症状逐渐减轻,面色也由青白慢慢恢复红润。考虑到牟先生大汗后身体虚弱,而座位又正对着车厢连接处的冷风通道,不利于恢复,杜文涵与列车长沟通协商,随后协助牟先生前往餐车休息观察。在确认牟先生状况明显改善后,为给其提供更舒适的恢复环境,杜文涵又主动与列车员协调,将牟先生转移至卧铺车厢,并协助将行李搬到新的车厢。
三、全程守护:仁心仁术超越职责
症状缓解并非救助的终点。安顿好牟先生后,杜文涵贴心叮嘱对方尽快进食补充能量。为防止牟先生后续再出现低血糖状况,他手写了一张 “应急卡片”,详细注明低血糖的识别方法和饮食建议,还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反复叮嘱牟先生到站后前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约一个半小时后,放心不下的杜文涵再次前往卧铺车厢查看。看到牟先生已经吃过饭,面色红润,状态良好,他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地。
这场跨越800公里的生命守护,不仅是对“精诚仁朴”校训的生动诠释,更是作为一名党员“人民至上”的先锋底色。从列车急救到全天候云端守护,从生理救治到心理疏导,诠释了新时代学生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的硬核担当。
四、感恩回馈:锦旗承载生命温度
2025 年 3 月 26 日,来自山东德州的牟先生,怀揣着一面鲜艳的锦旗,专程赶到学校,向杜文涵同学表达诚挚谢意。牟先生紧握着同学的手,激动的说:“对学校而言,培养出你这样优秀的医学生,是教学成果的体现;但对我来说,你是我生命中的救命恩人。低血糖急性发作时,我意识模糊,杜文涵同学第一时间赶到,那一刻,‘医者仁心’四个字在我心中无比清晰。”
在牟先生看来,杜文涵同学的挺身而出并非偶然。其一,爱心是他的底色,杜文涵心怀救死扶伤的大爱,将患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使命,在紧急时刻倾尽全力救助;其二,担当是他的特质,身为医学生,杜文涵把救死扶伤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听到广播求助,毫不犹豫奔赴现场;其三,信心源自专业,杜文涵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细致问诊、观察与检查,迅速作出准确判断,救助过程有条不紊,尽显自信。
这面锦旗,不仅是对杜文涵的感谢,更是对他的肯定与激励。收到锦旗,杜文涵深感荣耀:“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帮助他人,我无比自豪。作为党员,我始终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医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从未忘却。感谢牟先生的鼓励,也感谢学校的悉心培养。未来,我会以此次经历为新起点,将所学知识与医者担当融入日常,不负学校的栽培,不负患者的信任,为守护更多生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