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系2021年招生简介
来源: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系 作者:中医系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1-09-06 12:50:39
A A A

第一部分院系介绍

中医系是我校建校之初设立的主干院系,拥有传统优势专业——中医学,1958年开始招收中医专科生,1959年招收中医专业本科生,1978年招收首届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中医临床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医学专业2002年被授予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2009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中医学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中医学学科是陕西省“一流学科”中医学专业始终以传承中医学术、改革中医教育、发展中医事业为己任,积极探索和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中医学专业2002年被授予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2007年被确定为陕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陕西省普通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3年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4年以优秀评价通过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认证,2015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学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

中医专业现有在校学生3119名(其中本科生2442人,研究生677人)。学校一直狠抓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和临床技能训练,中医系在校学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分阶段实证研究考试中,连续3年获得全国前三名的好成绩2015年、2017年全国黄帝内经大赛中,中医学专业学生连获两届全国二等奖;2018年、2019年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中荣获第二名、第三名的好成绩。近年来,中医学专业毕业生考研率和就业率逐年上升,尤其是中医专业(卓越班)的学生考研率达95%以上60多年来,中医学专业为国家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级优秀中医学人才,已毕业学生3.91万人,在国家中医药高等教育界享有盛誉。毕业生中既有声名远扬的国医大师,也有国家973首席科学家,还有医药卫生事业的高级管理者和大型制药企业的掌门人,更有一大批扎根基层、深受老百姓信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临床医生。

为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定期举办“名医名师系列讲座”,感受名医名师风范,引导广大学生成就中医梦想;开展“医战到底”知识竞赛、中医经典背诵比赛、方药知识竞赛、中医临床技能大赛、急救技能竞赛、大学生暑期医疗社会实践等中医文化活动;围绕药王孙思邈,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活动,举办“大医精诚”培训班,祭拜药王遗像,咏读《大医精诚》,传承中医药文化,弘扬“仁德、仁术、仁人”精神;组织“沣渭医社”中医学习社团通过医案讨论、国学诵读、义诊实践等活动开展主动学习和交流共进;追忆英雄事迹、为我校杰出校友邵小利烈士扫墓、在烈士纪念碑前入党宣誓,已成为我院学生每年清明节的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在校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医学专业学生先后涌现出华山急救心梗患者、路途准确诊断并热心救助突发泌尿系结石病人、地铁站救助突发疾病乘客和立志扎根边疆及基层建设的优秀毕业生等先进事迹,被社会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和赞誉。

 

 

第二部分专业设置

[本科]100501K  中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陕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教育部、陕西省普通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满足人民生命健康需求以及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需要,培养掌握坚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实践能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应用型中医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旨在培养中医学专业人才,通过在校系统学习,全面掌握中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熟悉现代医学,具有从事临床各科中医医疗、保健、康复的基本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毕业后能够在医疗、教学、科研等部门从事临床、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干学科:中医学。

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中医内科学、针灸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学费:4500/学年。

招生科类:文史类、理工类。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本科]100513TK   中医骨伤科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及人民卫生与健康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具有高水平的临床实践能力、中医思维能力和中医传承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备中西医骨伤基本知识、临床诊疗技能,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从事骨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中医骨伤科学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旨在培养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人才,通过在校系统学习,全面掌握中医骨伤科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临床诊疗技能,熟悉现代医学,具有从事骨伤科临床医疗、保健、康复的基本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毕业后能够在医疗、教学、科研等部门从事中医骨伤科学临床、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干学科: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骨伤基础学,中医正骨学、针灸学、创伤急救学、骨伤手术学、筋伤学、骨病学、正常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外科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学费:4500/学年。

招生科类:理工类。

 

[本科]100512TK   中医儿科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

发展及人民卫生与健康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具有高水平的中医儿科临床实践能力、中医思维能力和中医传承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旨在培养中医儿科学专业人才,通过在校系统学习,全面掌握中医学

及中医儿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熟悉现代医学,具有从事中医儿科医疗、保健、康复的基本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毕业后能够在医疗、教学、科研等部门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干学科:中医学、中医儿科学、儿科学

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儿科学、小儿推拿学、中医养生学、儿童保健学、儿科急症学、儿科护理学、中医师执业能力培养、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学费:4500/学年。

招生科类:理工类。